"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当武术 > 学术研究

武术运动中如何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时间:2019-04-16作者: 武当功夫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一般与生产和生活中造成的损伤不同,它经常与体育运动的项目、技战术动作等密切相关,其中有些运动损伤更是直接以运动项目命名的,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等,运动损伤也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在这里我们提到的运动损伤就是与武术运动有关的运动损伤。

  (二)经常发生武术运动损伤的部位和原因

  经调查研究一般损伤部位为头颈部、面部、胸部、腰腹部、膝部、踝关节、大腿部位、小腿部位、手脚、肩部、腕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常见的损伤缘由有拉伤、挫伤、扭伤、摔伤、击打危险、枢纽关头炎症等。

  武术运动损伤原理和规律

  (一)武术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与身体局部解剖结构的弱点是造成武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中华武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攻防技术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在散打中,由于比赛时间短、速度快、力量强,短时间对抗,运动员身心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体力消耗大,肌肉容易产生疲劳。如运动员躲闪防守不及时或者动作不规范,自我保护与应变不及时,容易被对方击中,而造成眉弓、面部、下领部受伤,进攻者有时也会出现关节、肌肉损伤或挫伤等。即使是套路活动,为了达到身材部位的最大功效,顺应专项技术的要求,做到“快如风,动如涛,重如铁,折如弓,转如轮,轻如叶”等行动的技术的要求,就有需要进行系统持久的练习,尤其是跳跃、扭转行动要求在半蹲位发力起跳。再者就是在水泥、硬板地上进行长期的训练,缓冲力量减少,更容易造成骸骨疲劳,积劳成疾。

  (二)运动员训练水平不够

  运动员训练水平主要指身体素质、动作规范、战术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身体素质是武术专项技术训练的基础,不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单纯追求专项技术的提高,必然会造成身体部位的失衡,不仅影响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且极易造成损伤。如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有可能发生骸骨的劳损。动作不正确,由于缺乏专项技术训练,尚未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同时由于体力、心理素质、场地器材等原因很容易发生错误动作而引起运动损伤。如在武术套路中,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而造成的倒地,手、腕关节撑地和下肢关节肌肉受伤。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员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不良,如睡眠休息不好、伤后初愈、精神不集中等。在散打训练和比赛中易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缺乏应有的距离感、应变能力和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保护,致使身体局部受伤。运动员试图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动作也容易造成损害。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场地器材不合规定,护具护档、手套不合要求而勉强使用也是引起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运动训练的实践表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跟据相关资料统计约占运动损伤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运动量大大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引起疲劳积累。常见的骨膜炎、关节劳损均属于此种原因。运动量安排不合理表现在违背了“循序渐进”这一科学训练原则,使局部负担过重而采用的单一训练方法。如为了发展运动员的跳跃能力,而采用“蛙跳”“下蹲跳”“跨步跳”“负重跳”“单足跳”“跳台阶”等力量练习,在练习密度、间歇、强度诸方面又不能科学控制,使大小腿肌肉关节负担过重,造成疲劳积累而受伤。运动量不合理还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就马上进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或比赛。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共济能力,使人体尽快地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否则突然的运动或大强度练习都可能引起损伤。此外,寒冷潮湿的刺激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一个原因。

  结论与建议

  在武术运动损伤中,大部分损伤出现的原因都是因为受伤者热身活动不充分、疲惫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运动员精神不集中等,因此在武术运动中,首先要求运动员精神、体力充沛,并且在活动开始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初步适应即将到来的剧烈运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够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状况,一旦身体疲惫就应该进行休息或者停止训练。

  再就是在武术运动中教练或指导人员应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正确的指导运动员进行武术训练,并且给予一定的保护与帮助。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每个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给予相应的训练内容。

友情链接: 十堰网站建设